资讯

基地动态 蓝厅论坛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论坛 中美高级别战略与政策系列对话 “中美+”三边对话 中韩学术政策研讨会 中美青年学者论坛 北京大学-乔治城大学学生对话 洞明书屋 执行委员 特约专家 研究人员 高级访问研究员 两会 2023全球数字经济论坛专题论坛 议题研究 “十大机制” 研究文章 ...
万喆:中马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与展望 小 i 导 读2025年4月16日-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布特拉加亚举行会谈,两国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双方一致同意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深化战略协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外 ...
万喆:跟特朗普唱反调,马斯克为何呼吁撤销全面关税? 小 i 导 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的广泛不满和反对。7日,马斯克也在呼吁撤销全面关税,跟美政府唱起了反调,这释放了哪些信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万 ...
欧洲对美形成的跨大西洋结构性依赖关系已经渗透至三大维度。安全架构上, 美国在欧洲部署的核武器与反导系统构成绝对威慑力量,即便在马克龙宣称“北约脑死亡”后,东欧国家仍集体要求强化美国驻军。 在科技体系中, 80%的欧洲云服务依赖亚马逊、微软等美国企业,可以说欧洲的数字经济的 ...
2017年1月,特朗普首次就任美国总统。当年年底,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宣布对华“接触”政策终结,要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由此,美国正式开启对华战略竞争时期。从2017年到2024年,由于美国开启对华战略竞争并在各领域推进一系列打压、遏制和围堵中国的政策,中美关系 ...
区域国别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被正式确立,其承载着完善学科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翟崑 认为区域国别学课程体系建设需体现学科交叉特点,培养学术与实践能力,推动“教—学—研 ...
小 i 导 读从北大,到爱国关天下;跨越山海,踏行全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2024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钱美利(Meili Qian VERGNOLLE)用自身经历,书写了新时代青年投身人文交流与国际合作的生动故事。在担任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生助理期间,她亲历了基地在中美 ...
小 i 导 读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4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关键阵地,在这一战略布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1月16日,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青年学者代表团“中美青年学者对话项目:中美关系圆桌讨论”活动 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功举办。会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 王栋,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 戴博(Robert Daly) 分别致 ...
王毅:构建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共同推动人文交流新格局 小 i 导 读 12月25日,外交部长王毅在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上发表讲话,他回顾了中日两国长期的友好交往史,强调了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人文交流成果,同时指出当前中日关系正处于改善发展的关键时期。王毅提出 ...
贾庆国:应重视特朗普班底中的对华鹰派 小 i 导 读 2024年11月19日,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确认提名了新一届内阁成员,其中不乏被视为对华鹰派的重要人物。对此,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在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表示,特朗普团队的对华鹰派 ...
吉尔吉斯前总理:中美重建信任对世界至关重要 小 i 导 读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级访问学者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Djoomart Otorbaev)11月5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近年来,中美关系日趋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