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以“我们是谁:来自中国面孔与中华大地的万年对话”为主题,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主任翁淮南、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齐聚东方读书会第19期,探讨面孔背后蕴含的民族情感、智慧与价值观,解读何以中国的文化密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廖凡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作为中国在非洲的重要战略伙伴,南非长期以来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和密切交往。当前两国人文交流呈现机制化、多元化的良好态势。此次学术对话,既是中南民间交往提质增效的生动写照,也是落实两国 ...
作者:李怀杰(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棒,是教育质量成效评价的尺度标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要求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驱动教育形态发生深刻变革,传统教育评价在理念、原则 ...
作者:叶紫薇(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收入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25年4月期间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农业与生态 ...
光明网是光明日报在网络时代的新延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定位于思想理论领域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光明网坚持“可读、可信、可用”的办网原则,以“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为理念,努力打造“知识分子网上精神家园,权威思想理论文化网站”。
作者:许颖(北京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产业升级的物质基础不可或缺,文化传承的精神支撑同样关键。农耕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蕴含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耕读传家”的教育理念以及“勤劳务实”的劳动精神;劳动教育承担着“以劳树德、以劳增 ...
作者:刘龙飞(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博士) “新质生产力”作为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以技术革命性突破为核心,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 ...
作者:佟磊(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要弘扬工匠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然而,工匠精神不仅是精湛技艺更是价值目标。历史上,养由基射剑百发百中 ...
打“擦边球”绝非无伤大雅的小聪明,其本质是规矩意识被侵蚀,更是对纪律权威的慢性消解。规矩、纪律具有刚性,是铁规矩、硬杠杠。这种刚性是其发挥价值和功能的根本前提。如果规矩、纪律成为富有弹性的“橡皮筋”,就会导致“破窗效应”,最终沦为一纸空文。我们党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规定就是规定,就是要起约束作用的,就要以从严的标准执行,边界必须 ...
作者:杨洪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一定的基本原理作为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有着重要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人们在考察社会基本面貌及发展 ...
作者:韩保江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作为、攻坚克难,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活力和韧性充分展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