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许映龙,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正高级工程师。致力于台风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技术研究和流程规范改进,为我国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出突出贡献。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 ...
今年入汛以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出现多轮强降水天气,截至6月29日,降雨日数达41天,与历史同期降水日数持平,累计降水量为1056.6毫米,远超 482.4毫米的历史同期 降水量。其中,6月1日至28日累计降雨量为802.4毫米,位居历史同期首位。
国内方面,昨日,云贵至东北地区一带出现强降雨天气。未来三天,东北地区、华北、黄淮及云南等地有明显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关注对交通运输、农业生产、暑期旅游等的影响;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中东部等地有持续性高温天气,关注对能源供应、人体健康等的影响。
6月24日,湖北省广水市气象局联合中国工商银行广水支行推出的“气候贷”落地。广水市骆店镇众兴养殖专业合作社获300万元专项贷款,用于合作社生态养殖设施升级和防灾减灾设施改造。 此举是广水市气象局在“气象×金融”服务领域的新拓展。此前,市气象局与中国工商银行广水支行调研了解到该合作社生产状况、绿色转型需求以及融资困境。市气象局发挥在大数据气象监测预警、防灾减灾方面的专业优势,全面科学地对该合作社所在 ...
今年以来,四川气象部门贯彻落实“观测即服务”理念,按照“边试点、边改进、边提升”的节奏,在“小、快、灵”上做足文章,围绕强对流天气、应急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低空经济三大场景展开试点,旨在建立“一场景一策”的直通式业务流程,健全基于服务需求的观测体系,让“观测即服务”理念全方位融入气象业务。同时,打造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产品,实现实况数据驱动的高效、智能、快速服务,推动气象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形成可 ...
6月15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利用“数智+AI”防灾减灾新模式,提前转移78岁独居老人,成功避险一起山体土石滑落事故。在此次过程中,从智能预警触发到风险闭环管控,全过程仅用2小时,展现数字化赋能下“风险早识别、预警速下达、隐患快处置”的防灾减灾新模式。
6月30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在京会见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卫东一行,双方就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挖掘气象数据价值,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座谈交流。中国气象局总工程师潘进军参加。
6月2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局与数据管理局、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指导,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主办的“数据赋能、乘数而上”2025年“气象数据要素×”比赛在呼和浩特市举办。
6月27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2024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创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新高,是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等气候系统内部自然变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6月30日,中国气象局在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中,发布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推动旅游气象服务提质增效,带动丰富文旅消费体验,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消费新需求。
6月29日,青海省海东市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天气,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化隆查甫乡为68.6毫米。 此次强降水过程降水量大,局地性强。为有效应对强降水天气,海东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全市应急工作视频调度会,要求相关部门密切关注旱涝急转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海东市气象局及辖区内县(区)气象局全面压实防汛责任,加强值班值守,开展递进式服务,严格落实“叫应”机制,并与应急管理、水务、国土资源等单位开展会商联防, ...
6月27日,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6月(截至6月25日),我国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降水呈“东多西少”分布。有3次较强区域暴雨过程;两轮高温过程主要影响华北、西南地区;生成台风显著偏晚、登陆偏早。 预计未来十天,江南中东部、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