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在分享了过去几十年在中美人文交流方面的经历、故事与思考后,王缉思教授回答了与会的中美学者的提问。在中美人文交流仍然面临诸多困难的背景下,王缉思教授的发言引人思考,鼓舞人心。 达巍: ...
2025年7月26日至29日,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在上海召开,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从算法模型到具身智能、从应用落地到硬件变革的全链条创新成果。
中国知名国际关系学者贾庆国日前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西方许多人,尤其是美国人,对中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最大担忧不仅不准确,而且可能危及中美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如果从中国内部来看,”他写道,“所谓的‘中国威胁’与中国的实际意图或行为几乎没有关系。相反,它反映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看法、焦虑和政治考虑。” ...
小 i 导 读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4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关键阵地,在这一战略布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小 i 导 读 近日,一篇名为《“中国的AI叙事”存在认知偏差》的文章被广为转载,并在网络引发关注。该文章源自一次闭门的媒体沟通会,沟通的一些内容存在表述不完整、不全面之处。本文为朱松纯教授在沟通会中交流的主要观点补充更新版,希望起到澄清的作用。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 ...
2025年5月,iGCU播客很荣幸邀请到美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斯坦福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弗里曼·史波格利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迈克尔·麦克福尔教授(Michael McFaul)接受我们的独家专访。 【iGCU独家专访】中美两国会脱钩吗?哈佛大学研究员这样看 2024-03-14 ...
2024年3月4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共向全国政协提交两份提案,分别为《关于加大吸引外国学生来华学习力度的提案》《关于鼓励民间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工作的提案》。以下为《关于加大吸引 ...
在经济活动中,“链”(Chains)并非新生事物。在过去30多年,不断推陈出新的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等各种“链”一直支撑着全球化。 近年来,供应链问题受到高度关注,是因为世界发生了一系列影响巨大而深刻的全球性事件。 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及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等因素导致全球或地区 ...
2024年1月,iGCU有幸邀请到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政治学教授,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杰教授(Jacques deLisle) 接受独家专访。 在采访中,戴杰教授就中国崛起、美国大选与对华政策、“一带一路”倡议与“金砖”扩容、社交媒体的政治效用以及中美合作前景等多个议题展开了深刻透彻的分析 ...
[内容摘要]西方国家的社会政治秩序建立之初,一个基本的原则是政治平等与社会差异的相互隔离。但在历史的演进中,政治领域的平等不断向社会领域扩展,这表现在经济、文化层面,也表现为移民和难民问题,而社会领域的差异也开始向政治领域内渗,表现为认同政治的产生。政治与社会之间 ...
小 i 导 读近年来美国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质疑与竞争加剧,特别是在“中间地带”国家展开影响力争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国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倪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晨歌撰文认为,美国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和 ...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深度专访白洁曦教授 《外交政策》: 让我们先从显而易见的事情开始聊起吧。请具体谈谈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让您感到担忧的部分。 白洁曦: 我的担忧是当前美国国内的确存在两股力量。其中一股力量想要竞赢、“打败”中国(outcompete and beat),而另一股力量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