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那是一个仅四平米、名为‘日月楼’的阳台。有一扇顶窗,可以透进太阳和月亮的光。他在那样一个逼仄的空间里,披星戴月地创作,度过了人生最后五六年的创作时光,完成了《护生画集》第六集、《敝帚自珍》,翻译了一些文学作品。” ...
这个生动的片段出自晚清小说《儿女英雄传》。故事中,被众人笑作“书呆子”的安学海老爷是一位精通四书五经、深受儒家礼教浸染的道德模范。以现代读者的视角来看,我们似乎很难读懂蹲在香炉前捡拾字纸的安老爷的内心世界;但在明清时期的文学叙事模式之下,安老爷的举动 ...
2025年夏天,一系列新闻事件让“气候变化”这个话题变得特别具体。当这些极端天气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时,人们一方面开始直接关切灾难,另一方面也会感到不知所措。这种无力感和困惑,恰恰反映了个体在面对宏观气候危机时的普遍心态——既感受到了危机的切身影响,又对其复杂性和解决路径感到茫然。
小佳在这本书的作者简介处只写了一句话:只想当严肃作家的喜剧演员。在下文中,他写了自己的故乡,那个几步一庙宇、泡茶似修仙的闽南。他说,故乡大抵是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它都会晚到几步的地方。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开篇,鄂温克族最后一位女酋长诉说道:“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 这位女酋长的原型——玛力亚·索,于2022年8月20日2时27分在猎民点逝世,享年101岁。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的主角,正是《小妖怪的夏天》中的小猪妖,二者剧情并无关联,不过有着相似的视角: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里,我们不过是打工的底层小妖怪。
先生们的道德情怀,为审视现实竖立了价值坐标,促使许倬云不仅能“从世界看中国”,也能“从中国看世界”。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期间,许倬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在《家事、国事、天下事——许倬云先生一生回顾》中写道:“我自己经历过开刀的痛苦,看见无数小孩子的悲 ...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蒂齐亚诺足迹踏遍充满战火的二十世纪,但他唯独对喜马拉雅山上被风雪困住的小屋念念不忘。在那里,他体会到“真正活着的感觉”。 蒂齐亚诺: 这恰恰是我的感受,怎么说呢,也许有点高傲吧。但我的的确确什么都不在乎了。
近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建筑学家林徽因写于1935年至1940年的大批英文书信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部分书信由林徽因外孙女、梁再冰之女于葵编注,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收录于《林徽因全集·英文书信卷(一九三五—一九四〇)》之中。
列宾笔下的托尔斯泰系列作品构成了世界艺术史上最完整的艺术家心灵记录之一:他一生为托尔斯泰创作了十二幅肖像画、二十五幅素描、八幅家庭成员的素描、十七幅作家作品的插图,外加三尊石膏像。这些作品超越了传统肖像的庄重框架,捕捉到文学巨匠作为“人”的鲜活气息: ...
70年前的8月2日,美国现代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与世长辞。这位诗人度过了平静而优渥的一生。他从未受困于物质生活,也从未出现在历史的风暴中央。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的一家保险公司,担任高管。
话题回到北魏。佛教教团的形态似乎并不是在废佛以后才出现的。439年,北魏灭北凉时,曾迁徙3万余户到平城。据研究,这些人中包括废佛后的首任道人统师贤——他是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的王族,废佛前太武帝时的皇太子(景穆帝)的师父名僧玄高,以及后来的沙门统昙 ...